作者/倪凡羽心理師
網上流傳:『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孩子時被關愛過的人,面臨挫折情境,能呼喚內心曾被人用愛滋養的畫面,對自己的存在較少自我懷疑,對人群仍有信心,所以雖然身處無盡黑夜,卻仍能寄望黎明的曙光;反之,童年時期多有坎坷回憶,會讓外貌雖已長大成人的人,內心可能還未從小時候的風暴走出,他們可能還在挫折,希望有人能告訴小時候驚慌的自己『沒事了,我是值得被愛的存在。』
提到童年經驗對成年後仍具有影響力,有人會說,過去已成事實,又不能改寫,我也已經長大,過去怎麼還在影響現在的我。但在我的實務經驗中,常看見人在此時的糾結和矛盾,某些部分連結著童年時期的匱乏,彷彿還有個小時候的自己,逗留在遙遠的回憶裡無助,期盼能被某個人照顧和安慰。
〈延伸閱讀:心理諮商是什麼?3分鐘搞懂心理諮商項目、費用、流程〉
為什麼會有童年創傷?
童年創傷,意謂在童年時期遇到過於衝擊的事件,形成創傷經驗。然而過去事件為何會成為童年創傷?一樣在童年時期遇到類似的事情(例如被忽視、霸凌…等),為何有人會有創傷,而有些人卻能不受影響?童年記憶會不會變成創傷,因人和情境而異,關鍵在於,當衝擊事件發生,你是否有足夠的因應能力或外界支援,緩衝掉事件帶來的衝擊影響,隨著時間過去,你能消化衝擊感受,並學會掌握處理事件的精隨。
舉例來說,同樣在國小時期遇到同儕排擠的小華和小明,假使小華的爸媽平時與小華互動良好,可能小華悶悶不樂時,爸媽能感覺到小華的不對勁,詢問之後能理解是跟同學有爭執,他們或許會開導小華,告訴小華,同學不跟他玩的可能原因,而小華的生氣可能也有些道理,最後提供小華這樣的情況,他該怎麼做的建議;或是老師可能也觀察到這個現象,並能協助小華跟同學溝通。
小華擁有爸媽或老師的『外援』,幫助他理解事情脈絡,也能給他建議,讓他能練習處理跟同學矛盾的情況;或者,小華擁有可以幫忙自己的『個人特質』,可能是大而化之、不拘小節的個性,他或許不在意同班同學的疏離,知道別班也有好朋友喜歡自己,所以不因此覺得十分沮喪,那麼他也會順利度過這次危機。有外援或內在力量,對小華來說『被同學排擠』的回憶,是可以處理、消化的經驗,不至於成為創傷記憶。
但反觀小明,他第一次被同學討厭,不太能明白自己做了什麼,覺得被討厭後很生氣、委屈,想跟老師說,但害怕會被同學講得更難聽,而跟爸媽說,擔心會被說是自己的問題,小明不知道該怎麼改善,心情很差,上學的壓力很大,他無從排解,沒有足夠的能力理解和處理衝突帶來的結果,外援也無法適時發現他的困難,事件雖然過去,小明隨著時間長大,但過去的種種未能處理的情緒和糾結,就可能使記憶成為童年創傷,影響後續小明跟人的信任關係。
〈延伸閱讀:遊戲治療是什麼?玩中學,治療中成長!遊戲治療入門看這篇〉
童年創傷帶來的影響?
美國聯邦疾病管制局(CDC)和費利帝(Vincent Felitti)內科醫師合作探討兒童時期的負向經驗對成年後健康程度的關聯性,製作「童年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問卷。問卷中詢問,在18歲前,是否遭遇過10種負向經驗:遭到父母或家人對你施予情緒虐待(很常咒罵、侮辱、貶低你)、肢體虐待(用力抓你、打耳光)或性騷擾、性侵害;是否在生活照顧或情感支持的部分被家人忽略;家庭是否因特殊情況失去保護功能(例如父母離異、目睹家庭暴力;家人坐牢、施用毒品、酗酒或罹患精神疾病、企圖自殺。)
研究詢問1萬7千位成年人,發現童年負向經驗十分普遍,約6成的人至少經歷過其中一種。而10題中,勾選越多項童年負面經驗的成年人,他們罹患身體或心理疾病的比例,相較沒有經驗者更高。以身體而言,他們罹患嚴重肥胖、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比例提高,以心理層面而言,罹患精神疾病,如憂鬱、焦慮、或自殺傾向…等比例提高,研究亦發現,成年後藥物濫用、酒精、性愛等高風險成癮行為比例也提升。
童年負面經驗之所以如此影響成人身心健康,是因年幼的我們十分脆弱,需要仰賴家庭的照顧,不僅是提供衣食溫飽,還有在困難情況時,能給予足夠的撫慰和規則解說,讓孩子能漸進的培養解析事件的能力,並逐漸精熟如何解決困境。但若環境本身就資源稀少、困難重重,成人無法顧及孩子,或甚至將壓力加諸於孩子,一片混沌下,孩子大腦中壓力系統過於刺激,會像被威脅的動物般,頻繁處於戰鬥或逃跑的過度刺激狀態。這時候的人,一個小小的外部刺激(味道、光線、音量大小),就可能讓他瞬間跟危險情境連結,感到躁動不安;有些人則會有另一種『凍結』反應,像冰塊一樣,叫喚他也沒反應,眼神呆若木雞,這也是人在過度驚嚇的狀態下,為了保護自己不再持續感到威脅,身體和意識強制進入感覺不到任何事情的反應。
不論是戰鬥、逃跑或凍結的反應,都意味著人覺得環境不安全,孩子若長期處於不斷被環境刺激且無人安撫的狀態下,過度的壓力會讓大腦沒有餘裕去思考,他們反而會呈現分心、無法專注、過度敏感或過度不敏感的樣態。但要和人有良好的互動,仰賴思考的功能要啟動,這時環境需要足夠穩定、可預測,孩子需要先安定心神,理智才有辦法運作。
在創傷經驗未被處理時,『人』對童年經驗創傷的人來說,變化性太多,是不太能預測的存在。在【你發生過什麼事】這本書中,培理醫生提到他有位長期治療童年創傷的學生患者,明明狀況已經好轉,但最近更換新老師,不知道為何總會在這位老師教課的時候和老師起肢體衝突,某次醫生不經意聞到老師身上的古龍水氣味,意識到這個味道,和學生的家暴父親使用的氣味類似,建議老師不點這款香水後,同學和老師衝突就改善很多。在這個例子中,若非醫生從創傷的角度觀察,孩子無意識的反抗行為會沒有辦法被自己和環境覺察,那麼孩子和人的連結勢必無法長久維持。因為和人相處,別人不經意的動作或對話、穿著打扮,會在偶然的情況下,和過去的創傷畫面有所連結,會再次激起無意識的反抗行為,而人群也會因此想遠離他。
但人若脫離社群,對自己的價值感、愛與歸屬感,也變得較困難建立,所以有創傷反應的人會有種矛盾感,既想跟人要好,又感覺無法跟人太過交心,反覆之下,有些人會因此氣餒,轉而尋求效果較快速且可控制的物質性連結,譬如藥物、酒精、賭博、性愛…等,藉此快速滿足其內心想要快樂、尊嚴、關愛的渴望。
〈延伸閱讀:恐慌症症狀有哪些?恐慌症症狀測試/治療、應對方法帶你看!〉
童年創傷如何治療?
童年創傷造成內心的傷口,我們無法倒轉時間,改變過去,但從現在起好好調養,當創傷回憶再次被勾動,你能做到替自己喊暫停,讓自己不再重複受傷的狀態。
治療童年創傷的首要重點,是要探索『我發生什麼事?』觀察自己平常情緒的波動,你可以寫情緒日記:準備一個筆記本,當今天你感覺到特別憂鬱、沮喪,或一個星期內感覺到特別不對勁、失控,先別急著問自己『我有什麼毛病?!』而是回想一下近期所有行程、遇見的人事物,習慣的事,有沒有突然的改變?想想看你的身體感覺,在遇到什麼狀況時,也發生變化?而當你身體發生變化時,你感受到什麼?調查近期環境變化跟身體反應、情緒感受之間的關聯,可以幫助你整理『誘發源』。你可以想像你正處於情緒過敏,而你需要找出引發你內心過敏的源頭,擁有清晰的源頭,可以將創傷從不可控、無法預期的未知的狀態,轉變成可以控制、可以預期的已知狀態,這會為你增加安全感。
瞭解是什麼讓我情緒過敏,再來可以透過五感體驗(視、聽、味、觸、嗅),來幫助你打斷慣性的情緒反應,讓你可以從不舒服的狀態中有分心、中斷的機會,也趁這個時候,好好照顧你緊繃的身體。人的心理狀態和身體感官會交互影響,尤其童年時經驗創傷,那時候人腦理智的部分尚未發育完成,反而是身體肌肉、神經連結、內分泌系統先行反應,所以身體其實會用肩頸痠痛、腸胃感覺寒冷、偏頭痛或免疫系統下降,搶先來告訴我們此時正面臨危機。當你發覺到內心有股情緒,你也可以感受身體有哪邊正發出訊號,這時候透過按摩、伸展或長長的吐氣,讓身體有機會釋放緊繃,心情也會感覺到輕鬆。
探索誘發源頭、從身體反應來調節,讓自己從慣性的創傷反應中暫時分心、回到當下,讓童年創傷變成可預期、可處理的狀況,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幫助,從旁引導你清楚方向、清理創傷,目前針對童年創傷治療,你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延伸閱讀:【立即檢測】3分鐘看兒童心理諮商流程、適用對象及諮商費用〉
SMART感官律動調節治療
使用例如重量毯、大型懶骨頭、跳跳床、瑜珈球、平衡木、懸吊繩索等媒材,透過感官經驗引入,幫助成人或孩童面臨情緒、行為困擾時,能以最自然、律動的方式,來重建人與內在和環境的連結感。
CBT認知行為治療
透過觀察自我對於事件的『思維觀點』產生『情緒感受』最後形成『行為反應』之間的關聯性,並透過有系統地逐步提問,試著調整負面想法,使情緒感受可以改善,進而認同較舒適的應對模式。
EMDR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
由治療師引導,在案主經驗到創傷回憶時,能藉由兩眼左右移動、輕敲兩膝、閃燈棒、聽覺雙邊刺激等,調節案主的困擾情緒、處理創傷記憶的內容,減輕創傷記憶所引發的相關痛苦。
〈延伸閱讀:當恐慌症來襲,如何自救?4步驟自我紓解〉
結論
童年創傷治療的目標,是希望過去雖有過創傷,但仍能重新與內在、他人、環境連結,並再次向他人表達自我需求,展現脆弱的勇氣。當我們能有技巧的保護住脆弱的自己,那麼我們面對人,也才能有新的機會,改寫童年認為『這個世界充滿壞人』的假設。我能信賴,當我提出我的需要、或表現出脆弱的樣子,眼前的人有機會和童年跟我互動的人不同,我會有『被看見、被接受』的機會。而已經成長的我,可以承受得住挫折,願意接受對方有限制,雖無法滿足我的需要,但我也不會面臨天崩地裂的處境。
與人相處,在能夠感受到安全、信賴感的情況下,內心才能再給人性一個機會,能不再把對方的幫助與否,當作生存的唯一指標。你的記憶會有機會改寫成為,這個世界除了危險的人,還有一些人在某些情況下,會是良善、願意回應你的需要,共鳴你的脆弱,而即便對方不能給予你回應,你也還是有方法應對,並不會因此被恐懼、不安的感受淹沒到不能呼吸。
改寫你的童年創傷劇本,看見生命的韌性,你的出生是有價值、是值得被愛著的,讓內心因創傷而需要躲起來哭泣地童年記憶,可以被活到現在的你,穩穩地接住,好好的療傷。
〈延伸閱讀:心情一直悶悶的?我的心生病了嗎?憂鬱症與憂鬱情緒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