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困擾影響生活嗎?別讓情緒阻礙你的發展!

作者/倪凡羽心理師

 

情緒有功能,譬如說生氣,表示有狀況是你覺得不被尊重、被冒犯的時候,會很自然的生氣,進而預備反擊。害怕則是在提醒你,有情境是你無法處理的,會想逃跑、遠離不舒服的環境,是為了活命。像是玩恐怖遊戲,當你被鬼追時,如果手上反抗的武力不夠,你會害怕死掉,為了活命就得拼命想辦法逃跑,但是如果武力充分,你反而會因為被嚇到而生氣,換你追著鬼打。

 

那焦慮跟憂鬱呢,焦慮是擔心到還未發生的事情,憂鬱是無助感的展現。譬如說學生會焦慮隔天上台報告的表現,而上班族則會焦慮提案是否能獲得客戶親睞。而如果你早也準備、晚也準備,且對這次報告或工作提案有信心,最後不論什麼原因沒有得到想要的,你會失望、難過,但心裡面仍有期待,長時間下來若都無法順利,你會開始被情緒困擾、自我懷疑,那份難過太沉重,最後你無意識的『感覺關閉』,可能因為怎麼想都是糟糕的,所以你乾脆不想了。

 

不持續去感受,就不會受傷,但人腦沒辦法像AI一樣自動運作,把不好的感覺自動排除,只收進來好的感覺,當你關掉感受,是為了保護自己,但同時好的感覺也不會進來,請你想像一下,人活著,卻一點盼望、喜悅的感覺都感受不到,長期下來,情況未能好轉,就容易出現符合憂鬱症的判斷指標『長期情緒低落、對事物不感興趣、反覆出現死亡意念』

〈延伸閱讀:心理諮商在做什麼?淺談心理諮商的效果
〈延伸閱讀:
線上心理諮商效果好嗎?一篇懂線上心理諮商過程、各項目費用!

 

情緒不受控造成的影響

情緒困擾值得你重視,不僅是因為當事人深受情緒困擾,對重視當事人的身邊的人,也會有影響。以下舉例在幾種情境下,情緒困擾會帶來的各種影響。

 

對生理帶來的影響

長期處於情緒困擾的狀況下,等於暗示身體要無時無刻面臨備戰狀態,此時交感神經會過於興奮活躍,影響睡眠品質差、心跳加快、盜汗,腸胃脹氣、消化不良、腸躁反應、或是無原因的偏頭痛。臨床上觀察,多數人會因為腸胃不適、睡眠障礙尋求家醫科門診,因為比起討論情緒困擾,人們對於討論身體病痛會比較熟悉且容易,但若幾次求診後,醫生表示臟器沒有特殊損傷,而情況仍未改善,你需要考慮生理症狀是否跟自身情緒困擾有關,這時建議嘗試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門診做進一步諮詢。

 

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你的情緒,如果沒有處理,你跟他人相處,就容易像戴上一層濾鏡,或像是透過太陽眼鏡看出去的世界,灰黑的一片。別人可能有意無意間做的事情,都有機會成為你的情緒放大鏡『她這個表情,是不是在否定我的想法?』『他這句話是在針對我嗎?』『他這個動作是在諷刺我吧。』你可能會說,很多時候,分明是別人故意刺激我,我又能做什麼?但我想先請你暫停一下,試想如果今天的情況是你已經一整天沒吃東西了,肚子很餓,這時對於別人拖延到你吃飯,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你只會更感到生氣、不耐煩,而不會去想為什麼會這樣,對嗎?依照這個邏輯,有沒有可能你已經被情緒困擾了,所以遇到問題,也更容易聯想這跟自己有關聯,從而把自己關進負面循環?

〈延伸閱讀:恐慌症症狀有哪些?恐慌症症狀測試/治療、應對方法帶你看!
〈延伸閱讀:當恐慌症來襲,如何自救?4步驟自我紓解

 

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我們對親近的家人,比較願意敞開心說話,但這恐怕也意味,我們會放更多期待在希望家人能讓我心情好過。家庭中過高的期待,會使雙方陷入僵局和為難,因為你所期待的那個人,可能也能力也有限,或甚至沒有能力理解、滿足你的需要。

 

譬如夫妻雙方一起打拼工作,兩人可能都期待對方能『說或做些什麼,表示我對你是重要的。』若對方沒做到,會因為失落而向對方生氣,卻可能忽略對方『不知道你有這樣的期待』或『雖然他知道你要什麼,但他覺得不自在,所以也不會想繼續做你想要的。』等事實情境。

 

而情緒困擾在親子關係中,因為孩子理解能力有限,當父母帶著過多的情緒管教孩子,譬如累了一天的父母,晚上回家看到孩子在客廳尖叫奔跑,雖然想表達:『很晚了,我需要休息,請降低音量。』但可能會忍不住脫口而出『吵什麼!這麼晚了別人不用休息嗎?』我們以為這樣說,孩子應該能明白很晚了聲音要放小(規則),大人有需要休息的需要(換位思考),但孩子理解力尚不足,他能捕捉到的訊息可能是大人的情緒,可能做出諸如『我不乖,惹爸媽生氣了。』或『爸媽總是好兇,好煩。』等歸因,久而久之影響親子間想互相親近的意願。

〈延伸閱讀:遊戲治療是什麼?玩中學,治療中成長!遊戲治療入門看這篇
〈延伸閱讀:童年創傷如何影響我們? 認識童年創傷,暫停內耗,療癒內在

 

對工作的影響

為了讓工作順暢、有生產力,需要仰賴人評斷、規劃事項的能力,也可能需要耐著性子處理瑣碎事,這些都需耗費理智來做應對,這也是人類和動物的不同之處,人類有理智面來壓抑生存的衝動性-攻擊或逃跑的本能,是為了應對複雜的情境難題,還可以做出判斷和決策。但人身為動物的一員,也仍保有著原始的情緒腦,當情緒常處於過於激發的狀態,容易影響決策,帶來我們不一定滿意的結果。

 

常見的狀況或許是,長官交辦的任務,因為過去曾有失敗的經驗,因為被過度恐懼情緒困擾而拒絕,但你可能忽略了,或許因為過去的失敗,你學會了該避免的錯誤,對於此份工作其實增加了熟悉度,反而更可以勝任。

〈延伸閱讀:工作壓力大嗎?5種減壓方式,排解工作壓力很有感!

 

情緒來時你可以做什麼?

生而為人,擁有細緻的感受力感知世界,是種祝福,當情緒來時,練習更有效能的處理情緒,讓困擾少一點,心裡更踏實些,以下分別以想法和行動兩個面向,分享我的看法。

 

允許情緒,但不要馬上行動

情緒困擾不是問題,後續的反應才是關鍵,許多人對情緒化有負面印象,所以極力避免自己產生情緒。但其實有情緒十分正常,你所要做的是練習跟自己這麼說『我可以有情緒。』先允許你的情緒,不論你感受到的是什麼,允許自己難過得想掉眼淚、允許自己氣到發抖、允許自己不知所措感到慌張,事件發生,先允許自己有感受。

 

當你能給自己幾分鐘的允許,先不拒絕情緒,你會很驚訝地發現,情緒會像海浪一樣,浪峰淹沒過你,但會有退去的時候。承認並接受情緒,但先不做任何動作,等待你緩過來後,問自己我怎麼了?我需要什麼?確認需要,再做行動,替代過往感受到情緒就立刻有反應,只要你能做到為自己爭取幾秒鐘的緩一下,等情緒過了以後再做出行動,你會發現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關照身體,讓身心有力氣消化情緒

平日就對自己的身心多多關照,當有充足的體力,遇到壓力時,才能輕鬆扛住自己,當自己的神隊友。關於如何自我關照,你可以練習:平常有睡至少7-8小時,充足的睡眠可幫助紓壓;少吃油炸或高糖、高澱粉、高油脂的食物,讓身體減少發炎反應;透過冥想呼吸、或多走動,讓身體血液和呼吸通暢不堵塞;減少社群媒體的關注,讓心情不會過度被刺激而浮躁。

 

深度交流,製造暖心時光

內心的波濤洶湧,如果有信任的人可以讓你安心說、不被評價,那些積壓在心裡的話能被自己聽見,且脆弱能被人理解,困難即使一時半刻找不到解決,心也會先吐一口大氣緩緩,人生是長時間的旅程,不論你正處於什麼樣的處境,能分享所見所聞,身心就算累,卻不至於孤獨。

〈延伸閱讀:心情一直悶悶的?我的心生病了嗎?憂鬱症與憂鬱情緒解析

 

結論

情緒感受,是人能連結彼此的關鍵,正因為有情感,所以無法不在乎。被情緒困擾時,不要急於壓抑或忽略自己的情感,允許情緒存在,並透過與人真切的交心找到支持和理解、關注身心健康來增強情緒的穩定性,在面對挑戰和壓力時,得以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緒穩定。情緒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會如何與之相處,增進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的持續提升。

 

預約心理諮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