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被情緒勒索嗎?諮商心理師教你四招遠離有毒情緒!

作者/籃文彬心理師

 

你在生活中是否聽過類似這樣的話:「你都不擔心你不在的時候我會去死嗎?」「我的人生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還不都是你害的?」「最近比較忙,大家都銷假來加班了,你好意思自己放假?」 以上這幾句話都是典型的「情緒勒索」,往往會使聽話者突然感到一陣窒息,整個人像是被限制、綑綁、釘在原地一般無法動彈,接著便屈服於說話者的指令或期待,將自主性讓渡出去,日漸產生失去自我的感受。

〈延伸閱讀:情緒困擾影響生活嗎?別讓情緒阻礙你的發展! 

 

情緒勒索是什麼?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指的是利用情緒試圖在關係中控制他人的行為,此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在1997年提出。

在情緒勒索中會被動用的三大情緒分別為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以及罪惡感(Guilt),它們會令被勒索者彷彿身陷重重迷霧(Fog)一般,看不清自我的價值與定位,接著被情勒者動搖,照其意願行事。

 

情緒勒索的心理操控手法

製造恐懼感

情緒勒索者可能會用明示或暗示的方式來告訴對方,如果沒有遵照他的意見,可能會發生嚴重的後果,來讓被勒索者心生恐懼而不敢輕舉妄動,只好選擇乖乖聽話。

比方在情侶吵架時,若有一方打算出門走走、冷靜一下,另一方馬上衝到廚房拿刀來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威脅對方如果敢踏出門一步,晚一點就等著回來收屍。逼得對方只能留在原地。

 

義務/責任的轉嫁

情緒勒索者可能會將自己生活中的負面狀態都歸咎給被勒索者,認為對方要為自己不幸的遭遇負起責任、提供後續的支持或協助。

單親家庭的照顧者可能會這樣對孩子情勒:「要不是因為要照顧你(們),我的人生才不會變成現在這副鬼樣子。」後續可能以明說或者暗示的舉動,使得孩子覺得自己有責任義務要去承擔照顧者的幸福快樂。

 

引發內疚感

情緒勒索者可能會試圖讓被勒索者感受到,如果不去滿足他所提出的要求,自己好像就變成了一個自私的人,進而感覺到內疚;為了消除這種感覺,只好乖乖聽話。

公司的上司可能這樣對員工說:「現在是必須共體時艱的時刻,大家都主動留下來加班了,你怎麼好意思提早去快活?」扛不住心理壓力與為了飯碗著想的員工只好乖乖回到座位上。

 

引誘被勒索者

前述三種情緒勒索的操作模式皆是讓被勒索者亟欲在就範之後,能夠免除、擺脫掉糾纏著自己的負面情感;除了這些之外,情緒勒索者也可能會承諾說,若是照著他的話做,就能得到什麼好處。但事實上是,許多情緒勒索者要不是根本不會實現承諾,就是實現的機率極低,往往還會再以貶低被勒索者的方式來合理化自己的失信行為。

比方前述的公司上司可能對加班的下屬說:「我知道加班很辛苦,我一定會幫大家爭取加班費。」事後沒達成承諾時又說:「加班是加了,問題是效率差啊、產出低啊,這樣我怎麼好意思去跟上面爭取?下次再說啦。」

 

情緒勒索的常見場景

既然是要以「情緒」來做為勒索的要件,那雙方勢必得存在著「在乎對方情緒」的前提。因此,生活中有許多人際關係都可能發生情緒勒索的狀況,像是前述提及的伴侶、家人、職場關係,當然也可能發生在朋友之間。

情緒勒索者可能掌握了對方情緒上的痛點,或者處在權力或利益的優勢地位,然後透過諸如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手段,揚起情緒勒索的迷霧,來讓被勒索者就範。

 

伴侶對另一半的情緒勒索

在伴侶關係中,情緒勒索的迷霧經常與愛相互纏繞,令人難以脫身。

恐懼感:「你如果離開我就代表你不愛我了,那我就死給你看。」

義務/責任的轉嫁:「那個誰誰誰的另一半都會早上叫他起床,載他去上班/上課,你也要做到吧。」

內疚感:「你再和那個誰誰誰說話,你就是沒有顧慮我的感受,就是不愛我,我就和你分手。」

引誘:「如果你真的愛我,照我說的改變,我們就能有未來,但你這樣不配合,還想談什麼未來?」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

親子之間的連結感往往是最深刻的,但也因為這樣的連結強度,使得情緒勒索更難擺脫。

恐懼感:「你一定要去外地讀書嗎?你不怕我一個人在家裡萬一怎麼了沒人發現嗎?」

義務/責任的轉嫁:「要不是因為養你這麼花錢,我的生活品質不知道可以比現在好多少。」

內疚感:「你難得回家,我們都排開行程要陪你吃飯了,為什麼你只想著要出門去找朋友。」

引誘:「雖然說好只要你考上好大學,我就讓你出國旅遊,可是你現在的成績跟表現真讓我失望,出國還是以後再說吧。」

〈延伸閱讀:童年創傷如何影響我們? 認識童年創傷,暫停內耗,療癒內在 

 

老闆對下屬的情緒勒

在職場上,情緒勒索通常還會夾帶著權力位階落差所帶來的另一層壓迫感,使得下屬可能會日漸擔起更多責任,甚至超出合理範疇。

恐懼感:「你如果不願意配合這次任務,公司可能會重新評估你的職位。」

義務/責任的轉嫁:「我雖然說過那個應該怎麼做,但是你是第一線的人員,怎麼不懂臨機應變?現在出了狀況,你說該怎麼辦?」

內疚感:「大家都是團隊的一分子,現在這個項目出了問題,你覺得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嗎?」

引誘:「把這個專案做好,我保證你會升職,但是以你現在這種態度,升職還早呢。」

〈延伸閱讀:工作壓力大嗎?5種減壓方式,排解工作壓力很有感!

 

為甚麼我們會經常被情緒勒索?

雖然前述是將恐懼感、義務/責任的轉嫁、內疚感三個情緒勒索的要素分開舉例,但在同一句、同一段話當中,這三個要素經常是結伴一起出現的;有時甚至會像一套組合拳似地迎面襲來,讓人暈頭轉向、如墜霧中。

恐懼、義務、內疚,無論是哪一個,或是哪幾個要素能夠成功束縛住被勒索者,大概都反映出被勒索者心裡面的脆弱之處,像是太過在乎他人感受、渴望得到認同、想要得到好人的形象,說到底,最核心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不夠自信」,自我認同、自我定位不夠穩固,使得情緒容易隨他人話語起伏擺盪,當下迎合是希望得到肯定或解除緊張狀態,但若長此以往,通常只會換來對方得寸進尺、甚至予取予求的心態,最後搞得自己更不被重視。

<延伸閱讀:如何拒絕別人?6步驟擺脫窮忙生活,不再為自己套上枷鎖!

 

情緒勒索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前述提及,會被情緒勒索是反映出了內心的脆弱處;而若是長期處在遭受情緒勒索的狀態下,則更是會雪上加霜,使心理狀態逐漸惡化。

時刻對於潛伏的恐懼提心吊膽、承擔過多的責任而不堪負荷、時不時的內疚導致自我懷疑……長期被情緒勒索的毒霧籠罩,在其中吸取過量的有害物質卻沒有適度宣洩轉化,那些致病因子便會在個體內在累積、爆發。

 

壓力與焦慮

時常被情緒勒索的人可以說是長期將自己浸泡在高壓環境之中,時時刻刻得要提防突如其來的情緒勒索話語;對方又要出什麼招讓我害怕?又要把什麼責任推到我身上?我做或不做什麼是不是又會被說成是自私了?

持續的未知意味著被無法放鬆的焦慮纏身,彷彿待宰羔羊一般,容易讓人感覺自己逐漸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

<延伸閱讀:3分鐘壓力指數檢測|壓力大症狀有哪些?必學4類自我舒壓方式

 

自我價值感降低

由於將自己言行的評價標準讓渡給情緒勒索者,被勒索者對自我價值的判斷將無法保持一致,隨時會隨對方的評價起伏。

再者,情緒勒索的言語往往帶著貶低的意味,會讓被勒索者覺得怎麼做都不對、都無法滿足勒索者;要是越想達成勒索者的期待,通常只會落得挫折不斷的下場。久而久之會讓被勒索者的自信心消彌、懷疑起自我價值來。

 

引發心理疾病,進而影響生活

在長期的焦慮、被貶低、自信心受挫、自我價值感弱化的情況之下,被情緒勒索者時常會有言行動輒得咎、綁手綁腳的感覺;他們對情緒勒索者的負面情緒也可能會延伸至與其他人的互動之中,對日常生活造成不良的影響。

負面狀態的持續積累,結果可能會使顯現在外的焦慮或憂鬱狀況進一步惡化成心理疾病,而必須求助心理健康資源。

〈延伸閱讀:心理諮商是什麼?3分鐘搞懂心理諮商項目、費用、流程

 

四招教你如何應對情緒勒索!

若試圖拆解情緒勒索的過程,大概能夠發現以下幾個階段(並非固定不變的順序),首先是情緒勒索者提出「需求」,被勒索者可能會感到不舒服而想要拒絕或「抵抗」,這時候勒索者會開始強調自己需求的正當性以「施加壓力」,如果被勒索者還不就範,情緒勒索者便會轉而以「威脅」的手段加大力度,被勒索者如果為了避免負面結果產生,便會選擇「遵從」,但也因此往往造成日後的模式「重複」。

針對情緒勒索,以下將提供幾種應對方法:

 

建立界線

情緒勒索的模式中往往能見到「得寸進尺」的漸進模式,因此,建立個人界線便是一種重要的防範手段。

自己要先明確設定好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行為,並在與情緒勒索者互動時以行動來證明你不會在對方想要越線時再度讓步;若對方持續施壓甚至威脅,你可能需要暫持中斷彼此的聯繫,讓對方明白你是認真的。

若對方將威脅上升到自傷或傷人等級,則需要報警引入醫療或社政資源,勿讓自己又攪和進去,讓對方食髓知味。

 

保持冷靜並不被情緒帶走

在情緒勒索的互動中,隨著要求、施壓、威脅等進程演變,情緒的張力往往也隨之緊繃高張;然而,越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越是要有一個自我提醒的意識要自己在心理上後退一步、保持冷靜,言行操之在己,不隨對方起舞。

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需要刻意地反覆練習,總有一天,當對方發現情緒勒索對你沒用的時候,就不會再動用同一招了。

 

堅定且正面表達情感

若能在心中設定好自己的界線、多多練習保持冷靜聆聽自己的心聲,對於自我定位將更為堅固,也比較能夠提升自我評價、減少自我質疑。

如此一來,在面對情緒勒索的時候,就比較不會被對方試圖引發的恐懼感、義務感,或是內疚感所操控,而是能夠用堅定且正面的方式來向情緒勒索者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

 

尋求心理師的協助

若是經常陷入情緒勒索的迷霧之中,或許可以思考自己是否有前述提到過的對自我定位、自我價值標準設定較不穩固的狀況,使得在和情緒勒索者互動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屈服於對方引發的恐懼感、義務感,或是內疚感之下。

透過心理諮商,心理師將可以陪你一起探索這些情緒底下的脈絡,建立較為穩固的自我價值,你也可以和心理師討論如何因應情緒勒索者的言行互動。

<延伸閱讀:線上心理諮商效果好嗎?一篇懂線上心理諮商過程、各項目費用!

 

結論

情緒勒索的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1997年提出,約莫20年後在台灣掀起一股討論熱潮,至今未歇,「情勒」一詞已經變成大眾生活口語的一部分;顯見此概念無論在東西方社會,都是人際互動中並不罕見的重要課題。

人際互動不可能毫無情感,但往往情感越深,情緒勒索的狀況也越可能發生、越難擺脫;無論是情緒勒索者或是被勒索者,其實都該好好檢視自己與情緒的關係、正視內心的渴望與擔憂,在人際互動的過程中,好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也尊重他人的界線。

如果你需要專業的協助,歡迎前來竹見好轉心理諮商所預約心理師,我們會協助你脫離不健康的環境及情緒,成為你邁向健康路上的夥伴。

 

預約心理諮商
Scroll to Top